漢字循根——感、恩
錄入時間:2021/7/22 14:34:01
感恩是一種品德,學會感恩再有下次,及時感恩才有未來。
感恩父母,感恩老師,感恩朋友,感恩一切幫助過你的人。甚至要感恩你的對手。
幫助過你的人,別轉眼就忘。扶起過你的人,須永生難忘。陪伴過你的人,別冷落一旁。
幫助過你的人,是你的貴人。你遇上這樣的人,是你的福氣。滴水之恩,當涌泉相報。
下面,我們來追尋一下“感恩”二個漢字最初的含義。

金文“感”為“咸”加“心”,《說文解字》:感,動人心也。從心,咸聲。大多作動詞使用,在表示“心”完全被觸動時,如“感觸”、“感動”、“感恩”、“感謝”、“感召”、“感人”、“感嘆”等。
在表示受影響時,如“感染”、“感冒”、“流感”等。
在表示知覺、反應時,如“感到”、“感光”、“感覺”、“感應”、“好感”、“敏感”、“傷感”、“預感”,還有成語“多愁善感”等。《易·成》有句:“天地感而萬物化生”。然而,當“感”作名詞使用,同樣表示覺知,反應時,又有“靈感”、“美感”、“快感”、“情感”、“性感”、“手感”、“讀后感”、“責任感”等詞。

“恩”字沒有甲骨文和金文,最早的“恩”字可見篆文。是“因(表示依靠)”加“心(表示感激)”,表示“感激依靠”。
《說文解字》:恩,惠也。其意與現代漢語中的“恩惠”接近。表示內心感激外來給予的關懷和幫助。因此就有了“感恩”,以及“恩德”、“恩情”、“恩澤”、“恩典”、“謝恩”、“大恩大德”、“恩重如山”等。后來還引申為動詞,表示關懷、施予,使之心有所依,如“恩愛”、“恩賜”、“恩寵”、“恩人”、“恩師”等。
需要說明的是,在漢字中“感”與“恩”這兩個字都有一個“心”作底,“感”為動詞,“恩”為名詞。前者表示“從心而感”,表示被別人給予的幫助而產生由心的感激。后者表示非常感激,有了這樣的依靠(用現代漢語說就是:因為有你,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與幸福),所以“恩”表示外來給予的關懷或關愛。
人的一生,需要太多的感恩。無論成敗,都會有太多的幫助,父母的養育,老師的教誨、配偶的關愛、朋友的幫助、大自然的恩賜、時代的賦予。甚至可以這樣說:我們成長的每一步,都有人指點。我們生活的每一天,都有人在幫助。
因此,我們應該常懷感恩之心,因為感恩才有難忘的昨天。因為感恩,才有快樂的今天。因為感恩,才有美好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