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循根——心、相
錄入時間:2021/7/22 14:40:03
佛語云:相由心生,境由心轉。又說:境隨心轉則悅,心隨境轉則煩。
據說,懂一點“心相”,可以看透人心、看清人性,可以知彼此。北宋有一文《心相篇》,為道教學者陳希夷所作。據傳他就是傳說中的“陳摶老祖”,此文短短20句,兼有佛家《因果經》的味道,比曾國藩的《冰鑒》更為大氣,頗有止惡揚善之功。

心,是一個象形字,甲骨文就像動物的心臟器官。金文在甲骨的基礎上增加動靜脈的入口管道,并在中間添加一點表示血液的指示符號,也有的金文略有省減,如省去表示血液的一點等。
古人發現,心,不僅是泵血器官,還是感知器官,具有直覺思維的能力。作名詞,表示器官的詞有:“心肺”、“心肝”、“心臟”、“心血”等。作名詞,表示感覺和思維器官時如:“心底”、“心間”、“心上”、“心田”、“心窩”、“身心”、“心直口快”、“心有靈犀”等。作名詞,表示情緒、思想時如:“心愛”、“心儀”、“心潮”、“心境”、“心態”、“心情”、“心愿”、“心聲”、“心服口服”、“心平氣和”、“心滿意足”等。作名詞,還有表示中央時:如“江心”、“核心”、“中心”、“圓心”、“向心”、“空心”、“實心”等。

相,是一個會意字。甲骨文為“木”(樹)加“目”,表示在高高的樹上遠眺。造字的本義為,爬上高樹可以遠眺偵察,預警放哨。
在甲骨文字中也發現有左右結構的“相”,以后的金文,篆文都承續了左右結構。
另外,“目”在“木”上為“相”,表示觀察瞭望。“目”在“性”(心)下為“省”表示關照本心、內心。
“相”作為動詞,表示觀察的詞如“相馬”、“相機行事”等。專用于求偶時男女彼此看望的詞叫“相親”。在作名詞使用時,有“相冊”、“相機”、“長相”、“真相”、“相貌”等等。
陳希夷的《心相篇》開卷便說:“心者貌之根”,明確地指出了心為本、相為表,相是心的外在表露,而心則是相之根也。審心之善惡,由相自見。
相貌的根本是內心,古人認為一個人的相貌,大概可見其內心。而他的行為就是他內心的表現。而且看一個人的行為,就可以判斷他的禍福吉兇。
因此,人這一輩子幾十年,內心善惡都會印刻在臉上,人到中年,臉就是心。